无限极小说

无限极小说>生活中的一百个心理学效应 > 第27章 病理性诡辩 当杠精成了精科学教你如何反杠全攻略(第1页)

第27章 病理性诡辩 当杠精成了精科学教你如何反杠全攻略(第1页)

(温馨提示:本文自带防抬杠护盾,建议在阅读前先检查您的抬杠触发阈值)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朋友圈更是大家分享生活、交流观点的重要阵地。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朋友圈里似乎悄然滋生出一种奇怪的“病菌”——抬杠成瘾。“你知道吗?人类平均每天会遇到3.7次无效辩论,其中78%发生在家庭群和同事聚餐时。”当你看到这样一个虚构的数据,是不是有一种本能地想要反驳的冲动?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经遭遇过病理性诡辩的“攻击”,又或者,你自己就是那个不自觉陷入其中的人。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夜深人静,你正惬意地刷着手机,突然家庭群里“叮咚”一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你好奇地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三舅转发了一篇标题为《震惊!喝可乐会导致外星人入侵》的文章。你心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想着这种毫无逻辑的文章怎么还会有人信,于是你好心地试图用自己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可乐和外星人入侵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联系。可没想到,三舅的回复却让你大跌眼镜:“年轻人不要总迷信科学,你知道科学家都是资本家的走狗吗?”这时候,你所面对的,可能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代沟问题了,而是一场典型的病理性诡辩现场。你会发现,无论你再怎么有理有据地解释,对方似乎都能找到一些歪理来反驳你,让你感到无比的无奈和困惑。

一、专业拆解:当抬杠进化成“病原体”

病理性诡辩(pathological

sophistry),这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专业术语,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

5)中虽然没有被单独列为一项,但它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且给许多人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困扰。美国心理学会(apa)在2019年发布的一项深入研究报告中指出,大约有6.3%的持续性辩论障碍患者表现出了典型的病理性诡辩症状。简单来说,病理性诡辩就是抬杠界的“究极进化体”,它和我们日常偶尔的争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探寻真相而进行的辩论,而是一种纯粹为了辩论而辩论的思维“传染病”,就像一个无形的病原体,悄悄地侵蚀着正常的交流氛围。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类人群的大脑结构和神经连接存在着一些异常之处。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主要负责理性思考,它就像是我们思维的指挥官,能够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而边缘系统则是我们的情绪中枢,掌控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然而,对于那些深陷病理性诡辩的人来说,他们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神经连接仿佛出现了故障,就好比电脑里本应查杀病毒的杀毒软件突然开始帮着病毒说话一样。他们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把“反对”本身当成了最终目的,只要听到不同的观点,就会不假思索地开启反驳模式。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一现象,加州大学的脑科学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通过先进的脑部扫描技术,对这类人群在辩论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当他们参与辩论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峰值比常人高出了47%。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多巴胺通常是在人们获得奖励、感到愉悦或者兴奋时才会大量分泌,就像赌徒看到老虎机中奖时那种兴奋到极点的状态,而这些病理性诡辩者仅仅是在进行辩论时,就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多巴胺分泌反应,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对于辩论和反驳的那种异常的执着和冲动。

二、经典案例:从哲学咖啡厅到家庭饭桌

案例1:办公室的“否定先生”

在某互联网公司,有一位被大家私下称为“否定先生”的张经理。在公司的各种产品会议上,只要有人提出一个新的方案,张经理就会立刻像条件反射一样跳出来反驳:“这个方案有三个漏洞……”一开始,大家还会认真地听取他的意见,以为他真的能指出方案中的关键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发现,他所谓的漏洞往往都是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理由。比如说,有一次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产品推广方案,从市场分析、目标受众定位到推广渠道选择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划。然而,张经理却一本正经地指出:“这个方案不行,你们选的这个宣传海报的颜色不符合我昨天早餐吃的煎蛋色调。”这样的理由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大家都觉得他是不是在故意找茬。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张经理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氛围,逼走了三个项目组的成员。最终,公司不得不建议他去寻求专业的帮助,经过专业的心理评估,他被诊断出伴有偏执倾向的辩论障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病理性诡辩。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无意识地通过不断否定他人来满足自己内心某种特殊的需求,而完全忽略了问题本身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案例2:家庭群的“量子外婆”

李奶奶退休前是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几十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然而,最近李奶奶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沉迷于用“量子纠缠”来解释一切问题。有一天,孙子跟她说自己对编程很感兴趣,想要学习python编程语言,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可李奶奶却立刻断言:“学什么python,量子计算机马上要统治人类了!现在学这些传统的编程知识根本没用。”孙子听了觉得很奇怪,便耐心地给奶奶解释,量子计算机虽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而且学习编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下,更是培养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家人拿出各种科普资料,试图让李奶奶了解真实的情况时,她却立刻切换到了“你们这些被西方科学洗脑的年轻人”模式,根本不愿意听取任何不同的意见。无奈之下,家人带着李奶奶去咨询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经过深入的沟通和评估,心理咨询师发现,李奶奶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认知功能退化引发的一种防御性诡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变弱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自尊心,她只能通过这种看似强硬的诡辩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对新知识的恐惧。

三、历史名场面:那些被诡辩改变的人类进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一些因为病理性诡辩而引发的着名辩论场景,这些场景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思想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影响。1807年,在柏林大学的哲学辩论会上,叔本华与黑格尔的那场着名对决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当时,黑格尔提出了他的着名哲学观点“存在即合理”,这个观点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叔本华听到这个观点后,立刻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态度,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那您昨天吃坏肚子的过期香肠也很合理?”

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叔本华凭借着他犀利的言辞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攻击;而黑格尔则试图从哲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然而,这场辩论最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胜负结果,以叔本华摔门而出而告终。后来,叔本华在他的自传中也承认:“当时我明知他是对的,但就是停不下反对的冲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叔本华在那场辩论中,可能已经陷入了一种病理性诡辩的状态,他的反驳并不是基于对真理的追求,而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本能反应。

现代语言学家对这场辩论的速记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发现,叔本华在辩论过程中平均每2.7分钟就会使用一次“稻草人谬误”,每4.1分钟就会出现一次“循环论证”。所谓“稻草人谬误”,就是指在辩论中,一方故意歪曲对方的观点,然后对这个被歪曲的观点进行攻击,就好像是树立了一个稻草人来代替对方,然后攻击这个稻草人一样;而“循环论证”则是用假设的结论来证明前提,然后又用这个前提去证明结论,形成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循环。这种高密度的逻辑谬误使用,与当今社交媒体上的某些“键盘侠”惊人的相似。他们往往不关心事情的真相,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各种错误的逻辑和诡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他人,也会阻碍思想的交流和进步。

四、生存指南:如何在杠精横行的世界优雅存活

在这个充满各种观点和声音的世界里,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陷入病理性诡辩的杠精,那么如何才能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保持冷静,避免被他们的歪理带偏,同时又能优雅地应对呢?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生存指南。

识别“红旗信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修仙,我能提取经验  异界星途  商氏风云录:情牵竹马与爱海沉浮  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  直播算命:全网一起吃大瓜  古墓寻踪:千年迷影  要命!禁欲王爷太撩人!  梅园雪落几世情  小冥王之神都辟雍院  千道无常  我就搞点小发明,鹰酱你慌什么?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就是个小反派,女主女配全来了  九龙夺嫡,废太子竟是修仙者  我欲归途!  桑榆修仙  镇魂纪元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四合院:肆意人生从退伍开始  手下全是反骨仔,我成全军大反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